伏羲。须氏是上古时期太昊伏羲氏的风姓后裔。曾经一度君临天下的伏羲氏传自他的子孙,大多以风为姓,以示他们的高贵出身,根据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上的记载,太昊伏曦氐风姓的后裔,有须句国,到殷时有密须国,都是以国为姓,魏国有须贾,汉代有平陆须无,望族出于渤海郡。周文王时,有一个风姓古国叫须句国,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东省的寿张县和东平县一带,这在《春秋三传》中曾提到过。据《左传》的记载,在春秋时期先后被其邻近的邾,鲁国所灭。其后人及国人以“须句”为日,称为须句低。后来简为须氏、句氏两支。须姓望族居于渤海郡,就是现在的河北沧县一带。故须氏后人奉伏羲为须姓的始祖。...
须姓主要源流,起源一”。春秋前期,作为一个小诸侯国的须句国屡遭邻邦邾国的侵犯,在周襄王姬郑十五...
须姓迁徒分布,须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...
...
...
...
...
...
...
...
...
...
...
...
汉文帝前元十四年河间哀王薨,无后,国除,分为河间、渤海、广川三郡。渤海郡治浮阳(今河北沧州沧县旧州镇)。至西汉中后期下辖:浮阳,中邑,章武,柳国,阳信,高成,定国,童乡,千童,重合,重平,高乐,东光,阜城,修市,南皮,景成,参户,束州,东平舒,文安,安次。相当于今河北省沧州市东部、天津市东南部、山东省德州市东北部(乐陵,庆云一带)、山东省滨州市北部。...
秦朝,琅琊郡治琅琊县(今山东省青岛市琅琊镇夏河城),辖今山东省东南部。西汉时期治东武县(今山东省诸城市),领51县。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临沂市区以东、海阳、即墨、崂山、胶县、胶南、沂水、莒南、日照、五莲、赣榆及黄岛等地。属徐州刺史部。东汉建武十七年(41),光武帝封子刘京为琅琊王,琅琊郡改为琅琊国,建都于莒县(今山东莒县城阳镇)。建初五年(80)琅琊国移都开阳县(今临沂市区),领13县。建安二十一年(216),曹操杀琅琊王刘熙,国除为郡。三国魏仍治开阳县(今临沂市区),领开阳、临沂、阳都、缯、郎丘、华、费、安丘、剧9县。晋朝因之。北魏,治即丘县(今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古城村),领即丘、武阳、费、新泰四县,属北徐州。北齐、北周因之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,各县属沂州。大业三年(607),沂州复为琅琊郡,治临沂。共辖7县:临沂、费、颛臾、沂水、东安、莒、新泰。唐朝武德四年(621年)改沂州,......
须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第391位,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。...
须姓家谱文献,浙江绍兴虞南须氏宗谱三卷,(清)徐辅臣等修,清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)孝义堂...
...
...
...
...